一、目的與意義
1、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英文的簡稱。STEM教育是指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教和學,其教育過程不是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進行簡單疊加,而是強調將原本分散的四門學科內容融合形成整體,把學生學習的零碎知識變成互相聯系的統(tǒng)一整體。
2、STEM是科技教育和課程設計模式的革命,強調培養(yǎng)學生多學科知識的整合與轉化能力、基于真實世界問題的解決能力、融入情境的科技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深度實踐能力。
3、STEM作為一項人才培養(yǎng)模式,能夠促進學、做、研、悟、用一體,知行合一;能夠完善公民素養(yǎng)結構,提升普通民眾的科學文化與技術水平;促進教育文化革新 ,超越學科的鴻溝,以真實問題解決為對象,強調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構建多樣化的教育課程體系,引發(fā)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二、目標與任務
1、積極參與實踐探索。項目學校要結合科學、信息技術、勞動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利用和統(tǒng)籌學校的創(chuàng)客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課程基地建設、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等工作,積極開展SETM教育的實踐與探索,嘗試學科融合,在STEM基礎上增加人文、藝術等內容,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2、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開發(fā)和實施具有學校、區(qū)域特色的STEM課程內容,體現人文素養(yǎng)、藝術素養(yǎng)與科學素養(yǎng)的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中,有意識地將藝術人文、社會歷史等知識融入其中,努力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多樣化的課程資源,為不同潛質、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個性化學習的選擇和幫助。
3、引領教和學方式變革。通過STEM項目的研究和實踐,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引領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STEM以項目式學習為主要形式,學習活動強調與真實世界的聯系。各學校在教學中可采取項目引導、任務驅動、主題活動等形式,選取體驗學習、模仿學習、游戲學習、探究學習、實驗學習、設計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方式,引領學生進行個人的、小組的、集體的以及多種形式相互融合的學習活動。
4、探索多樣化評價機制。STEM教育以項目學習為主,STEM的學習結果往往是一項作品,或者是解決某一個問題的方案,評價方式不能簡單運用紙筆測驗,需要綜合考量。各項目學校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課程評價機制和評價技術策略,從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綜合能力等方面展開多元評價,嘗試建立體現各學段不同水平和要求的STEM評價體系。
5、打造STEM學習空間。STEM教育倡導構建靈活且包容的學習空間,學校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工具,在原有傳統(tǒng)教室、學科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建設STEM創(chuàng)新實驗室,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的、資源豐富、硬件和軟件相配套的豐富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增強學習者的STEM學習體驗。
6、探索STEM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機制。引導教師圍繞 “STEM教育教學策略、教學案例研發(fā)、評測體系研制”等專題開展研究和學習,通過培訓、公開課、研討課、學術報告等形式進行STEM項目的交流與研討,在實踐研究中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嘗試建立STEM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機制。
7、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通過STEM課程的實施,以探究式和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提升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結合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培養(yǎng)計劃等活動,選拔和培養(yǎng)具有科學潛質的青少年進入更高層級的培養(yǎng)渠道。
8、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各學校應積極探索校內外合作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科技館、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活動場等校外機構的科學教育資源,面向學生開展科普報告、科學體驗、科學探究、技術工程設計等活動,讓學生接觸前沿新知,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
9、形成經驗,輻射推廣。STEM項目學校要認真學習、研究和關注國內外STEM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最新進展,結合學校的自身特色,大膽嘗試進行STEM項目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探索建立以試點單位為核心的聯盟體,定期開展STEM教育研討、交流活動,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STEM教育實踐經驗和技術策略,在全省推廣。
三、組織管理
1、加強培訓。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省中小學教研室將定期組織STEM項目學校的培訓,通過經驗交流、專家講座、專題研討、深度參與體驗等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提升項目學校的總體水平。STEM項目學校也要積極通過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2、分步推進。項目學校要制定STEM項目推進的總體計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思路,責任到人。結合學校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和具體情況,將研究與工作推進相結合,每年圍繞相關重點建設內容,創(chuàng)新性地實施STEM教育項目。
3、項目評估。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省中小學教研室對項目學校建設情況開展檢查視導,通過網上資料提交、問卷調查、實地考察、集中展示交流等方式,了解、指導、促進項目學校的實踐和研究,加強項目學校的過程性管理,引導項目學??偨Y積累經驗,為其他學校提供示范。
四、保障措施
1、保障激勵。各地要充分認識開展STEM教育的重要意義,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鼓勵改革創(chuàng)新。各市也可參照省做法,建設一批市、縣級項目學校。
2、項目學校建設的責任在市、縣和學校。各地要切實保障學校建設所需經費,切實發(fā)揮地方財政對項目學校建設投入的主體作用。學校要認真落實STEM教育的工作經費和師資保障,保證投入資金建設STEM創(chuàng)新實驗室及教學器材、耗材等,注重培養(yǎng)和支持教師團隊參加學習、培訓,并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實踐,并將此項工作列入教師工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中。
五、職責分工
1、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共同組織、指導、推進試點工作。前者重點做好項目管理、科技專家與科技場館的資源對接、青少年科技競賽、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工作,后者重點做好課程標準或大綱的研制、課程開發(fā)和組織實施、相關主題教研活動組織、課題研究、教師發(fā)展等工作,共同負責項目評估等工作。
2、市科協、市教育局、市教科院(教研室)負責本地區(qū)的STEM教育項目管理、組織相關教育教學研究及推廣工作。市科協做好本地區(qū)科學教育校外資源的整合與支撐,組織好科技活動,教師交流等工作;市教育局、市教科院(教研室)指導學校做好STEM教育教學實踐管理工作,做好教師培訓、課程落實,教育教學評價等工作,為本地區(qū)學校和教師開展STEM教育提供業(yè)務指導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