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狀:孩子越大對科學興趣越淡
北京大學醫(yī)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劉穎曾用一道探索性問答題難住了學生,“答案不是書本上現(xiàn)有的知識,但類似的思路曾講過多次。幾乎所有學生都只是照搬課本里的知識點進行分類討論,壓根沒想過去設計實驗探究。”
劉穎認為,探索性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真正產生興趣,遇到問題才會主動去探索和思考。
而在現(xiàn)實中,中國孩子的科學興趣狀況卻令人擔憂。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中國科普研究所共同發(fā)布的“中小學生科學興趣狀況調查的五個主要發(fā)現(xiàn)”顯示,中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隨年級升高而降低。
曾在小學從事多年科學課教學、現(xiàn)為東城區(qū)科學教研員的路虹劍也從兒子身上看到了這一問題,“幼兒園時,他會興致勃勃地舉起小拳頭模擬地球和太陽,給我解釋為什么太陽會每天東升西落,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提的科學問題卻越來越少,對科學興趣也越來越淡?!?/span>
在教育界人士看來,科學教育長期淪為“副科”、師資匱乏、課程標準陳舊、科學教育方式不接地氣等都是導致學生科學興趣下降、科學素養(yǎng)不高的重要原因。此次科學課重回一年級、并且被列為與語文、數(shù)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或將有助于解決上述困境。
對策:越早介入越易種下科學種子
記者發(fā)現(xiàn),包括清華附小、北京景山學校、北京市崇文小學在內的部分學校已為低年級學生設計了科學課程和探索活動。
自去年起負責一、二年級科學課教學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龔長霞認為:“對低年級段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很有必要”。一方面,他們的好奇心強,對科學很感興趣,“總有學生對我說,為什么每周只有一節(jié)科學課,每天都上多好呀”;另一方面,他們雖接觸過很多科學知識,但僅從書本上獲得,而不是來自于實驗或生活經驗,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也無法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
“年齡越小,對事物的好奇心越濃烈,興趣越易培養(yǎng)。在孩子已具備一定知識和理解能力基礎上,越早介入,越容易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眲⒎f相信,如果能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起對科學的興趣與科學素質,將會為學生以后的自主教育打下基礎,并有助于對初高中科學課程的深入學習。
崇文小學科學課程負責人萬士林表示,此前,崇文小學與校外機構合作,為一、二年級學生開發(fā)了科學實驗校本課程。學生每周學一點科學知識,做一個實驗作品,如彈射小飛機、小肥皂等。增設專門的科學課使科學教育更系統(tǒng)規(guī)范,但學校原有的實驗活動不會取消,而是重新調整校本課程,使兩者有機結合。
熱點追問:教材版本多,各區(qū)可按需選擇
按照教育部規(guī)定,各編寫出版單位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對現(xiàn)行小學科學教材進行了修訂,并增編一、二年級教材;審定通過的增編教材從2017年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三至六年級使用現(xiàn)行教材。審定通過的增編教材包括河北人民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以下簡稱“湘版”)、教育科學出版社(以下簡稱“教科版”)等多個出版社的版本,各區(qū)可自由選擇。據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北京主要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教科版、湘版。
在以往對教材的討論中,需要教師講授的知識比重過大,不夠契合孩子認知特點是常被提及的問題。從反饋來看,增編的教材在這些方面做出了調整。
據東城區(qū)科學教研員路虹劍介紹,今年東城用的是湘版教材,一年級教材的內容含量上來說要少一些、淺一些,但活動性卻加強了,“如一節(jié)課以一個活動貫穿,讓學生充分展開觀察,互相交流討論;而不像以前,涉及較多步驟、要素,留給孩子的觀察交流空間小。”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科學教研室主任彭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主編,她表示,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或有差異,但均圍繞科學課程標準編寫,也照顧了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注重情景引入,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很多孩子喜歡看科普類的繪本,所以教材及活動手冊會采用大量圖片幫助孩子理解,還會建議學生用繪本形式記錄實驗或觀察過程,激發(fā)興趣?!?/span>
清華附小一、二年級學生即將使用的是教科版教材。龔長霞介紹說,實際教學內容會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整合與補充?!叭缫荒昙壣蟽缘臏y量問題,在數(shù)學課上也有涉及,希望能進行整合,節(jié)省課時來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span>
相比于學習原理性知識,一、二年級科學課程更注重接觸和體驗。
教師懂孩子,也要懂“科學”
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合理配置小學科學教師,逐步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教研人員隊伍。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實施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關鍵點和難點。
科學課的老師不僅要理解兒童,自身也要具備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yǎng)。彭香說,有些教師對什么是科學、什么是科學思維并沒有明確認知,“不能一說科學就只想到科學知識?!?/span>
長久以來,專業(yè)師資匱乏一直是困擾科學教育開展的難題。一方面,雖然一些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科學教育專業(yè),但與中小學科學教師的需求相比,數(shù)量還是太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培養(yǎng)方式與科學教師的專業(yè)要求存在差距。
彭香提到了一個細節(jié),她曾與某校科學教育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交流,“我問學生,你們日常教學中采用科學探究式方法學習的比例有多少,學生的反饋不太樂觀。”與之相對的是,作為一門強調實踐性的學科,探究活動將是小學科學課程學習的重要方式。
從小學的實際情況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北京各學校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情況、科學方面的師資儲備和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各不相同,具體安排差異較大,師資水平也有差別。
路虹劍表示,據以往的師資情況統(tǒng)計,東城區(qū)的科學老師3/4左右是專職,1/4是兼職,而兼職的老師中又多以科學課為主,同時兼任其他科目教學。從教師的背景看,部分是畢業(yè)于師范院校的科學教育專業(yè),大部分是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相關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這對于指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有很大幫助,也算是專業(yè)對口?!?/span>
就低年級段的師資配備情況看,學校采用較多的做法是從3-6年級調老師教低年級的課程或者增加原有科學老師的課時數(shù)。
北京市朝陽區(qū)興隆小學校長李景艷表示,學校從前沒有固定的科學教師,而是由三位老師共同負責3-6年級的科學、綜合實踐和信息技術三門課程,交叉進行講授。一、二年級增設科學課后,學校計劃將三位老師中的一位固定下來,專門負責科學課。萬士林表示,學校原有四位科學教師負責3-6年級的科學教學,未來計劃讓他們輪流負責一、二年級的科學課教學。
此外,也有部分小學原本就自主開設了一、二年級科學課程,配備了專門的師資,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如清華附小等。
教學趣味性強,但不是“看熱鬧”
“動手做,玩中學,一、二年級不側重原理性的東西,重在接觸和體驗?!痹邶忛L霞的課程設計中,每節(jié)課都有動手環(huán)節(jié),且占到整堂課的一半以上,包括實驗、種植、繪畫等。龔長霞認為,科學課的教學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興趣、接受能力和成長規(guī)律進行。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龔長霞會用生動的語言讓孩子聽得懂,能演示的就不空口說,以便孩子理解和記憶。比如,講細菌繁殖,她會指定教室最中間的一個孩子為“最開始的細菌”,當她喊細菌時,中間的孩子站起來,喊菌落時,全班同學站起來。通過這樣的小游戲,加深孩子對細菌和菌落概念的理解。
萬士林說,實驗和情境式教學是崇文小學科學課經常采用的形式。以學習動物進食為例,老師會創(chuàng)設情境,如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動物牙齒化石,與學生們一同討論該動物是雜食性還是肉食性,在共同體驗中學習知識。
萬士林表示,對一、二年級學生也會采用類似的教學模式,但是會降低難度,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不過分強調知識點教學。同時,老師會針對一年級學生好動坐不住的問題,在課程中增加游戲等環(huán)節(jié),匹配孩子的年齡特點。
對一、二年級的教學中要使用兒童的語言,注重趣味性,同時也要注意科學規(guī)范和標準用語,真正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習慣,鍛煉孩子的科學思維,而不是看熱鬧。
彭香說,看似熱鬧的課堂教學引發(fā)的只是學生表層的興趣,并不能持久,重要的是挖掘科學知識、科學概念與興趣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知識為載體滲透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孩子對科學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